東莞奧通儀器生產銷售玩具**檢測儀器:銳利尖點測試儀、假手指、小球測試規、小物件測試筒、沖擊試驗鋼球、沖擊試驗臺、彎曲夾板等。我們更關注中國玩具市場走向,*新消息——
圖/羊城晚報記者 王俊偉
東莞玩具業正面臨著新一輪的“外患內憂”:兩個月內,歐盟、美國相繼提高進口玩具的**標準,對以出口型為主的東莞玩具企業影響首當其沖;今年以來,原材料價漲,勞動力成本上漲,人民幣兌美元不斷升值……面對種種壓力和危機,作為“世界玩具看東莞”的東莞玩具企業能否挺得住?新一輪“倒閉潮”會否出現?帶著上述疑問,連日來,羊城晚報記者深入走訪東莞玩具行業,一探究竟。
外患:面臨*嚴厲技術壁壘
近兩個月,歐美市場傳來的消息讓東莞出口型玩具企業的日子不大好過。7月20日,號稱史上*嚴厲的**技術標準《歐盟玩具**新指令》正式實施,其標準條數由此前的16條大幅增加到了57條,并**禁止玩具使用66種過敏性香味劑。一個月不到,美國消費品**委員會(CPSC )也決定從今年8月14日起,美國市場上制造、銷售的兒童產品鉛含量必須符合100ppm的限量規定,但在2011年12月31日之前,CPSC暫不會執行強制性第三方測試要求。
在出口型企業占大多數的東莞玩具行業,這兩個新**標準帶來的影響又有幾何?“*直接的影響,就是每個玩具的成本將至少增加5%。”東莞銀輝玩具有限公司行政總經理助理肖文典直言:“可你不能隨意提高產品價格,你漲價了,采購商就找別人去了,現在東南亞那邊的成本很低。”
東莞玩具協會副會長陳祥佑也表示,企業應對新規的檢測費用不可避免地增加,所以部分代工企業不敢接大單,因為協議價格提不了,而上游成本波動卻較大。他的說法在企業那里得到印證。東莞一家玩具企業負責人稱,現在根本不敢接來自美國的訂單,以免踩上“地雷”。“檢測費用我根本承擔不起,如果萬一在美國被查出不合格產品,那損失將更大。”
內憂:企業綜合成本上漲一成
相對于上述“外患”,今年來,東莞玩具行業還面臨著一連串“內憂”,比如招工難、用工成本高、原材料價格上漲、環保投入大、人民幣兌美元不斷升值、企業融資難、錯峰用電等。
“綜合來看,今年企業的成本大概上漲了10%。”陳祥佑告訴羊城晚報記者。
在政策的扶持方面,陳祥佑認為,“有些企業想拿卻拿不到”。據悉,前段時間實施的一家企業可獲50萬元免息貸款的政策,即使是上了公示名單的企業,到*后也有部分拿不到貸款。
而在東莞市哈一代玩具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肖森林看來,今年企業的綜合成本上升更甚,約漲了20%。其中,原材料價格受輸入型通脹以及國內固有的通脹上漲,工人工資也大約上漲20%,另外用電、運輸等小成本項也有上漲。
羊城晚報記者在東莞玩具企業走訪期間,連續遇到企業錯峰用電,企業只好停產,工人無工可開。據介紹,現在企業用電一般是“開5停2”,這部分影響了企業的正常生產,特別是那些剛好急著趕單的企業。肖森林說,為應對停電,他自購了柴油發電機來發電,僅此一項又是一筆不小的支出。